我只是只树懒
![]()
露肿瘤治疗黑幕,我不后悔!”前北大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揭露行业内幕,如今失去了工作,还被无数人围攻,下场令人唏嘘。
那会儿张煜从衢州医院辞职回家,天天闷在屋里对着天花板发呆。老婆看他这样,心疼得直掉眼泪:“你当初要是不捅那马蜂窝,现在不还在北大三院当你的专家?”张煜听了也不恼,就蹲在阳台抽烟,烟蒂堆了小半盆,末了才闷闷地说:“可那些被坑的病人咋办?我见过有农村老汉把棺材本都拿出来买没用的靶向药,最后人财两空,我不说,良心不安。”
其实他心里也慌,四十出头的人,上有老下有小,手里的积蓄坐吃山空。有天半夜刷手机,看见病友群里有人发截图,说某医院推荐的“免疫细胞疗法”号称能治愈晚期癌症,一个疗程要二十万。张煜心里“咯噔”一下——这疗法他当年在医院就见过,根本没通过临床验证,就是骗钱的!他盯着屏幕看了半小时,猛地坐起来:“不行,不能让更多人上当!”
第二天他就注册了个公众号,名字特实在,叫“老张说肿瘤”。头篇文章没写啥大道理,就讲他当住院医时遇到的真事:有个胃癌晚期病人,家属非要医生用进口化疗药,说贵的肯定好,结果病人不耐受,副作用大得下不了床。后来换了国产药,剂量调整了下,反倒稳住了病情,医药费还省了一大半。“不是贵的就是对的,适合自己的才管用。”他在文末加了这么句大白话。
文章发出去头三天,阅读量刚过百,评论区还有人阴阳怪气:“被医院开除的医生,还好意思教别人看病?”张煜看见了也不怼,就默默回复:“信不信由你,我只说我见过的真事儿。”没想到第五天,有个网名叫“小石头妈妈”的人私信他,说自己儿子脑瘤术后,医生推荐了个“基因检测套餐”要八万,看了他的文章犹豫了,想问问有没有必要。张煜赶紧翻资料、打电话问相熟的病理科医生,最后告诉她:“孩子的病理报告我看了,分型明确,常规检测足够,那个套餐里好多项目是科研用的,没必要花这冤枉钱。”半个月后,“小石头妈妈”发来消息,说听了他的建议,用省下的钱给孩子买了营养补充剂,现在精神好多了,还发了张孩子笑的照片。张煜盯着照片看了半天,突然觉得眼睛有点酸——原来不用穿白大褂,也能帮到人。
就这么写了小半年,公众号粉丝慢慢涨到两万多。有天晚上,他收到条陌生短信,是以前北大三院的同事老李发来的:“老张,你那篇讲‘姑息治疗不是放弃’的文章,我们科年轻医生都在传,主任还拿出来当案例讨论了。”张煜愣了愣,回了句:“谢了,都是应该的。”放下手机,他走到阳台,看见楼下路灯下有个老太太在遛狗,慢悠悠的,心里忽然就敞亮了——当年在手术台旁救一个人,现在在屏幕后面帮一群人,不都是当医生的本分嘛?
前阵子卫健委新出了《肿瘤诊疗规范细则》,里头专门加了条“患者知情同意书需明确治疗方案依据及费用明细”。张煜在新闻里看到这条时,正给一个肺癌患者家属打电话解释化疗方案,电话那头传来“谢谢张医生”的声音,他笑着回了句“不客气”,挂了电话,顺手把刚写好的文章点了发布——标题是《新规来了,咱看病更有底了》。
现在张煜每天早上六点起床,先回复后台二十多条咨询消息,上午整理案例写文章,下午有时会去社区医院帮着给老人做健康讲座。有人问他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,他还是那句话:“不后悔。你看,天总会亮的,对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