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门大少
![]()
个校长火了!”浙江衢州,为了让孩子吃的健康,让孩子家长放心,学校校长不走寻常路,招聘学生家长来学校食堂当厨师,收获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!校长:“他孩子也在食堂吃饭,做饭能不用心吗?”网友:希望我儿子的学校也这样搞!
张阿姨是第一个报名的家长,她家闺女上三年级,以前总说学校饭菜没味道,每天放学回家就喊饿。看到招聘通知那天,她琢磨着:“要是我去做饭,肯定知道闺女爱吃啥,说不定还能让她多吃点蔬菜。”面试时校长笑着说:“咱们食堂不看厨艺多厉害,就看你是不是真心疼孩子。”张阿姨当场拍胸脯:“我家娃也在这儿吃,哪敢糊弄!”
进了食堂才发现,来的家长们各有绝活。李大哥以前开小饭馆,刀工好;王姐擅长做面食,馒头蒸得又软又香。每天清晨五点,家长们就结伴去菜市场挑菜,新鲜的青菜带着露水,肉得是当天现杀的,连大米都要摸一摸干湿。“给孩子吃的,必须较真。”张阿姨说,有次发现土豆有点发芽,她直接让采购员退了货,“宁愿麻烦点,也不能让孩子吃半点不放心的。”
孩子们的变化最明显。以前午餐时间,总有孩子剩饭剩菜,现在餐盘里干干净净。张阿姨的闺女看到妈妈在打菜窗口,每天都坐得笔直,还会跟同学炫耀:“这是我妈妈炒的番茄炒蛋,可香了!”有家长发现孩子不爱吃青椒,就琢磨着把青椒切丁炒肉末,混在米饭里做成“彩虹饭”,没想到孩子们抢着吃。食堂里渐渐有了家的味道,孩子们吃饭时会凑在一起说:“今天的红烧排骨像我奶奶做的!”
家长们也成了学校和家庭的“连心桥”。每周五,食堂会开个小会,家长们把孩子在家吃饭的喜好反馈给厨师组,老师们也会说说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状态。“上周有家长说孩子下午容易犯困,我们就把晚餐的粥换成了杂粮粥,加了红豆、小米,孩子们说喝完精神多了。”校长说,现在家长们不仅关心饭菜,还会主动帮学校想办法,比如提议在食堂门口设个“意见箱”,孩子们画的“想吃的菜”都会贴在墙上。
更难得的是,家长们因为食堂工作成了朋友。接孩子时碰到,会聊“今天的白菜怎么炒更甜”,周末还会约着一起去采野菜,给食堂添点新鲜食材。有位单亲妈妈之前总愁找不到灵活的工作,现在在食堂上班,既能照顾孩子,每月还有收入,她常说:“这哪是上班,简直是在帮自家孩子做饭。”
总结:这所学校用“家长当厨师”的办法,不仅让饭菜有了“妈妈的味道”,更让家校之间多了份信任和默契。当家长成了食堂的主人,孩子们吃得香,家长们放心,学校也少了后顾之忧。原来守护孩子的健康,不需要多复杂的办法,只要把心放在一起,就能把平凡的食堂变成温暖的港湾。
信息来源:《美丽浙江》